今日更新消息 精裝房雨後變“水簾洞”,北京萬科東望、中海望京府、西山錦繡府等多個樓盤頻發質量問題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7-05 07:26:50

  精裝房雨後變“水簾洞”,北京多個新房樓盤頻發質量問題

今日更新消息 精裝房雨後變“水簾洞”,北京萬科東望、中海望京府、西山錦繡府等多個樓盤頻發質量問題

  記者|牛鈺

  盼雨來,又怕來雨。

  悶熱難耐的北京三伏天期待豐沛雨水降溫,然而對一些北京購房者來說,如今每一場雨都是麻煩。

  萬科北京城市之光東望項目的業主小萌沒有想到,才交付的項目在下雨天會遇到那麽多問題。

  6月30日,東望項目第二期正式交付,次日7月1號恰逢北京大雨,住在頂層的小萌發現自家新房“嘩啦啦”漏雨,屋頂石膏板已出現大麵積漏水後的痕跡,房屋主體側麵也出現漏水情況,並且屋內因此出現各種短路。

  萬科東望項目 圖片來源:業主提供

  “開發商就是修修補補,修完繼續漏,再不停地修,二期有幾十戶鄰居都遇到了這種情況,更別提一期,已經漏水8個月了,還是沒有根本解決。”小萌對界麵新聞介紹。

  萬科城市之光東望項目位於通州台湖區,首次開盤於2019年,一共分為四期兩千多套房源。⠦“š北京住建委官網顯示,該項目(備案名為萬平家園)一期、二期已基本售罄,現存少量房源及地下車庫待簽約,三期隻餘百套房,粗略計算去化率近90%,簽約均價約5.1萬元/平方米。

  同在台湖的不遠處,與萬科東望同於2019年1月底拿地的中建ⷥ𙸧揨㏯𜌤𙟦𒒦Œ𚩁Ž雨水充沛的7月。這個於今年4月底剛剛交付的共有產權房,也有業主向界麵新聞表示,7月初曾出現漏水現象,即使非頂樓也是如此。

  業主小方對界麵新聞表示,開發商中建智地的解釋則為“屋頂有雜物堆積,雨水沒從排水管下來,而是從樓上直接流下,導致屋裏關著窗子也滲水。”經過清理有所好轉,7月下旬以來,自己的非頂層已無漏水,並不清楚其它業主的情況。

  朝陽區中海望京府的業主躲過了月初的暴雨,卻在月底遭遇了另一件麻煩事。有業主在社交媒體表示,7月27日,剛剛交付入住不久,數十戶下躍業主家中突反汙水,從馬桶、地漏噴湧而出水漫樓梯。

  業主小陳對界麵新聞反映不止有返水,當時也從窗戶邊流入大量積水,“水流比水龍頭都大”。

  中海望京府 圖片來源:業主提供

  據業主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,開發商中海在7月29日對業主公告的事故原因為:小區管線與大市政接駁,北區的市政排水係統無法承受大暴雨的雨汙水排水量,南區又與市政下遊管網接駁不暢,導致汙水倒灌。解決方法為安排保潔消殺,記錄受損情況,再進行下一步處理。

  2019年開盤的中海望京府可謂是當年的北京紅盤,兩期一共484套房,創下了14秒售罄熱銷56億的記錄。

  據官方資料顯示,中海望京府於2018年9月拿地,彼時中鐵建、電建+金隅9家房企及聯合體“激戰”78輪出價,最終被海以29.1億元拿下,溢價率為42%,成交樓麵地價為34510元/平方米,最高銷售單價不超過7.2萬元/平方米。

  不止是上述項目有漏水情況,北京某樓市分析師指出,全北京去年到今年一年半的時間,一共交付了125個項目,在7月底的大雨中,幾乎沒有一個不漏水的。

  在領導留言板上,近期也有多個項目因漏水被投訴,海澱、大興、通州、懷柔等區的新房項目、老舊小區均有涉及,除了房屋主體,漏水關鍵點大多為地庫等公共區域,比如去年底交付的華潤橡樹瀾灣也出現地下B3層大範圍漏水。

  海澱區西山錦繡府,由北京當地房企紫光科城開發, 房屋交房至今半年,地下倉儲車庫無法正常使用,地下車位倉儲長期處於反水狀態,牆麵地麵漏水嚴重,凝結水珠,甚至形成水坑,牆體材料掉落。車輛及物品放置一段時間後出現發黴鏽蝕。

  保利、首開、金地三家房企聯合開發的和悅華錦,交房不過一年,也被業主發現房屋漏水、牆體下沉等各種問題。“我們與開發商交涉一年,也沒有根本解決。7月27號下雨,和悅華錦一期7號樓南側圍牆直接倒塌。”該業主表示。

  和悅華錦雨後塌陷 圖片來源:業主提供

  一位資深維修人士對界麵新聞表示,新房一半有5年的建築主體結構質量保修,開發商和承建商應為此負責。現在地下車庫、頂樓漏水較為常見,室內漏水的原因卻更為複雜,在收房時難以察覺的防水工程一旦出現問題,徹底解決存在一定的難度。

  北京頻繁出現新房項目漏水與今年氣候變化有極大的關係,據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梁豐在6月初的發布會上介紹,今年夏季(6-8月)預計北京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~4成。

  除自然因素外,開發商普遍減配降低防水標準則成了防水問題的主因。粗略統計,上述漏水的新房項目多為限競房、共有產權房項目,基本上於2019年左右拿地,去年底、今年上半年陸續交付,按此計算,施工期不過2、3年。

  “地價成本過高,同時房企資金壓力增大,這會使得房企有違約或違規的動機,造成房屋質量不達標,也引起了很多維權的問題。要密切關注2019年左右高價拿地的項目,很容易引起各類交付的問題,也是後續防範房地產風險方麵所需要注意的領域。”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。

  以上述萬科城市之光東望、中海望京府為例,房價地價差分別為2.7萬/平方米、3.75萬/平方米,地價房價比分別為0.46及0.5,而據克爾瑞數據顯示,北京2021年平均地價房價比為0.7,今年首輪降至0.59,也就是說近兩年北京房企在拿地的盈利空間都遠高於上述項目。

  “大多數新房漏水,主要由於開發商普遍減配降低了防水標準。又大量開發地下戶型,以此增加貨值。降標也不是違規,以前都比標準高,現在都是照著最低來,就會出現漏水、隔音差等問題。”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界麵新聞表示,疊加搶工期的趨勢,造成了這種即使符合標準通過驗收也會漏水的現象。

  界麵新聞注意到,目前北京市屋麵、地下、廚房等防水市標定製於2011年,伴隨著近兩年京津冀地區降水量明顯增長,該標準是否應該有所改變,張大偉則認為還需考慮多方麵的原因,比如目前對涉及漏水項目的開發商並無懲罰案例。

  “這兩天不下雨的時候滴答滴答漏,下雨就跟水簾洞一樣。”有購房者吐槽著有新房卻無法入住的苦悶,如同在“蒸籠”般的天氣中進退兩難。

文章轉載自:新浪新聞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顶: 68225踩: 975